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理论频道  >  青年说

羽绒服里没有羽绒,寒了谁的心? |太阳鸟漫评

2025年01月23日 10:41:20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崔凤娇

随着寒冬的到来,全国大部分地区迅速开启“速冻”模式,羽绒服则成为大家防御寒冷的必备选择。但前段时间,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曝光的江苏、江西等地多家羽绒公司羽绒制品“以真乱假”“以次充好”,立即引起大家对羽绒服的聚焦和审视。

据报道,不法商家为片面追求利润,不惜使用“飞丝”“粉碎毛”“吊包绒”“手感绒”等冒充羽绒,更甚还存在掺狗毛、猪毛等恶劣行为。这些不达标的填充物不仅保暖性能大打折扣,还可能因缺乏必要的消毒程序而潜藏异味、病菌等健康隐患。

尤其是用“飞丝”填充的羽绒服,外观和手感与真羽绒制品极为相似,外加所用的检测报告、吊牌、水洗标、羽绒充气标等都是在辅料店买的“通版”,更是让消费者对羽绒服真假难辨。由此也不难看出,之所以羽绒制品造假成“链”,商家如此肆意泛滥,一方面与专业壁垒相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市场监督的漏洞,才给不法商家有了可乘之机。

羽绒服作为冬季保暖的重要衣物,其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如今商家明知“飞丝”羽绒服质量令人堪忧,却要假装不知道客户的用途,选择违规售卖假羽绒制品,如此“挂羊头卖狗肉”行径,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是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凉了消费者的心!

所以,要避免消费者成为冤大头,让羽绒服市场健康有序运行,这就对消费者、生产商家以及执法监管部门提出了新要求。消费者要提高警惕意识,擦亮眼睛,增强辨别能力;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严打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制品等行为;羽绒服生产企业和销售商也要自觉遵守行业规范和标准,秉持诚信经营理念,守住产品质量的“红线”。

出品人:雷和斌

总监制:何文宗

策划:周牧 楚彦

本期美编:吴鉴桥

本期作者:崔凤娇

(编辑:文骥 责编:田莉 校对:崔凤娇 审核:周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