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理论频道  >  青年说

凝心聚力,书写经济发展新答卷|青年“会”谈

2025年03月06日 11:12:05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蒲都文 编辑:田莉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完成这个目标任务,也并非易事,各地各部门要正视困难问题,坚定发展信心,紧抓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激发各方面的发展动力,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持续增强民营经济动力。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为民营企业发展吃下了定心丸。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截至今年1月底,民营企业数量达5670.7万户。民企数量快速增长,充分体现了民营经济的蓬勃生机。近年来,民营企业占全国登记在册企业总数的比例一直保持在九成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2.8万家增长至如今的42万多家,占比由62.4%提升至92%以上。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各地各部门既要持续为企业减负,也要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着力解决地方隐性壁垒,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持续增强数字经济动力。数字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涵盖了包括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广泛产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对此,各地要抢抓机遇,推动数字经济做大做强。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赋能各行各业的新质生产力。当前,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900万,我国58.3%的算力中心已连接到国家骨干网,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已全面实现20毫秒时延保障能力,全国65%的省市可以在5毫秒内接入一个算力数据集群。当前我国在工业、教育、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算力应用项目超过1.3万个。对此,各地要加快行业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步伐,持续推动以算力设施为代表的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来畅通要素流动。

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动力。百年变局,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各地要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以发明专利为例,2024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04.5万件,同比增长13.5%。快速增长的高价值专利,正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蓄势赋能。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7.8万件,同比增长18.8%;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有效量达134.9万件,同比增长15.7%。对此,各地要加大知识产权转化利用,使知识产权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结合,围绕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运用促创造、强保护、优服务,精耕细作,提升效益,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蒲都文


(编辑:田莉 责编:崔凤娇 校对:文骥 审核:周牧)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