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世界和平发展美好未来|青年“会”谈
2025年03月06日 11:12:05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刘世强、谢彦珩 编辑:田莉
当前世界动荡变革加剧,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缘冲突和大国竞争日趋激烈,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肆意横行,人类处在何去何从的重要十字路口。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和“全球南方”的重要一员,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定做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
以平等共生实现持久和平。主权平等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内在要求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然而,时至今日,以自由民主、人道主义、国家安全等为借口公然侵犯一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事情仍然屡屡发生,不仅给当事国带来了深重灾难,而且加剧了世界的混乱无序。历史和现实表明,主权是国家生存发展与世界和平稳定不可或缺的基石,主权被动摇和践踏是国家动荡和国际冲突的重要根源。换言之,世界的持久和平取决于主权平等原则在国与国的交往中被真正的、全面地贯彻,即各国能够独立自主、不受外部干预地决定其内外政策,各国必须恪守不干涉别国内政的黄金法则,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始终坚持主权平等原则,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尊重世界各国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各国立足历史传统和发展阶段探索自主发展道路的权利,在此基础上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以合作共赢促进共同繁荣。合作共赢是国家间交往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人类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今天,各国需要超越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陈旧思维,通过团结合作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普遍繁荣。“小院高墙”“脱钩断链”违背历史潮流,损害各国共同利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违背发展规律,终将损人害己。中国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坚持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谋共赢。具体而言,中国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与共建国家全方位合作走深走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实践平台。全面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将发展问题置于国际议程优先位置,利用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等加强国际发展合作,支持“全球南方”共谋发展、共同发展、共享发展。
以共建共享实现普遍安全。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安全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个别国家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获得所谓绝对安全无视他国合理安全关切,肆意扩大军事同盟、执意挑起军备竞赛、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成为世界主要的麻烦制造者。然而,在国与国相互依存的今天,世界各国安危与共、彼此影响,追求绝对安全是行不通的,实现普遍安全才是人间正道。中国深刻认识到安全的共生性、复合性和可持续性,主张走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共赢非零和的新型国家安全道路,致力于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中国坚持以对话解决国际争端,通过谈判协商处理国家领土和海洋权益纠纷,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任务,推动沙特和伊朗实现历史性和解,呼吁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提出根治巴以冲突的治本之策,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建设性力量。
以公道正义引领全球治理。公道正义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也是推进全球治理的正确方向。当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在世界上横行。一些国家无视联合国权威,对国际关系准则奉行合则用、不合则弃,对不喜欢的国家随意贴上“威权”“专制”的标签并大搞党同伐异、阵营对抗,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熟视无睹、拒绝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中国坚决反对这些破坏国际关系法治化和民主化的行为,主张真正的多边主义,即国际规则要由各国共同书写,世界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商量着办。在实践层面,中国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努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着力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此基础上,中国着眼全球治理的新问题新挑战,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合作等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建设,加强与相关各方在经济金融、能源资源、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全球议题上的合作协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高质量国际公共产品,为推进全球治理发挥了重要引领性、建设性作用。
以开放包容开拓文明新局。开放包容是人类文明的相处之道,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历史地看,每一种文明都具有合理性与独特性,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孕育出灿烂文化,在持续的交流互鉴中相互成就,共同绘就了丰富多彩、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图景。然而,个别国家秉持“文明优越论”“普世价值论”“历史终结论”,偏执地笃定自己的文化不可一世、高人一等,对他国的文化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并试图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强行推广到全球,进而导致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对立冲突。中国始终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对待不同文明,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推动不同文明共存共荣、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在其指引下,中国广泛开展双边多边的政党交流合作,推进形式多样的民间外交、城市外交、公共外交,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等的合作,与相关国家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年、旅游年、体育年活动,加强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科技、教育、文化、人才、智库、媒体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努力开创与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新局面。
世界越是动荡变革,我们越需要站高谋远,从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和国际社会共同愿望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新征程上,中国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普遍安全、公道正义、开放包容的世界。
作者:刘世强、谢彦珩
(编辑:田莉 责编:崔凤娇 校对:文骥 审核:周牧)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