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理论频道  >  地评线

抢占文旅融合新风口,撬动文旅消费新蓝海 | 文旅融合看四川

2025年06月18日 11:23:49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范半烟 编辑:田莉

数字技术赋能千年非遗,“文旅+百业”带火山间村庄……巴山蜀水间,一幅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旅融合不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简单叠加,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挖掘、梳理那些能充分彰显地域特质且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文化资源,聚焦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产业,打造支柱产业,让文旅产业成为富民产业。抢抓文旅融合新风口,发展全域旅游,既要推动四川从资源大省加快向产业大省迈步,也要在数字技术应用、跨界融合、文化IP开发、区域协同、消费升级、乡村振兴和国际化等方面下功夫,丰富百姓生活,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特色的发展道路,撬动文旅消费新蓝海。

文旅融合,让“好风景”与“好故事”相得益彰。四川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有“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泽被天府”都江堰、“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若诗若画”若尔盖,处处都有好风景。李白、杜甫、苏东坡、司马相如;红军长征、将帅故里、“两弹一星”……在四川这张锦绣画卷上留下了动人的故事。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浪潮下,四川让“好风景”牵手“好故事”,打造文旅融合消费新场景,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构筑大文旅新格局,“融”出发展新活力,让文旅经济成为四川高质量发展浓墨重彩一笔。

文旅“一业兴”,赋能“百业旺”。三苏祠、翠云廊、三星堆等是重要文化地标,镌刻四川厚重历史印记,也赋予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大责任,要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就需要以抱团发展的思路,增强竞争力,抢抓文旅发展量质齐升、大有可为的重要窗口期。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既要文化牵手旅游,把文化基因注入旅游资源,也要围绕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以“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模式,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商业、农业等加速融合,推出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产品,既满足大众多元化、特色化的消费需求,也以跨界融合的方式,带动更多的产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合作增值。

推动创新创意转化,让文旅“流量”激活消费“增量”、化为城市经济“留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文旅融合发展思路,要成为撬动地方发展的新路径,就需要把创新创意融入实践,着力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同时,发挥文旅资源富集优势,创新运用新媒体平台,将传统文旅资源转化为年轻化、现代化叙事语言,让更多“跟着赛事去旅游”“跟着影视去旅游”“跟着演出去旅游”等特色模式出圈,打造“文旅地标”,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着力把旅游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为四川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力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旅有机融合,既让宝贵的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更好地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因地制宜,坚持差异化发展思路,着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绘就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作者:范半烟


(编辑:田莉 责编:文骥 校对:崔凤娇 审核:周牧)


相关新闻